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务公开 | 廉政建设 | 本科生教育 | 研究生教育 | 学生工作 | 科学研究 | 合作与培训 | 成人教育 | 教学名师
本科生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本科生教育>>正文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教学审核评估学院自评报告
2017-12-14 09:52     (点击: )

一、学院概况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针灸研究所)的前身是针灸推拿学院。早在1956年广州中医学院创办之际,针灸教研组成立,1973年成立针灸教研室,1984年成立针灸系和针灸研究所(系所合一)。1999 年4月15更名为针灸推拿学院。2013年更名为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并成立针灸推拿学系和康复医学系。目前,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机构设置为针灸推拿学系1个,下设7个教研室,分别为经络腧穴学教研室、刺法灸法教研室、针灸临床教研室、针灸学教研室、推拿学教研室、实验针灸学教研室、中医美容学教研室;康复医学系1个,下设3个教研室分别为康复基础教研室、康复临床教研室、气功学教研室;以及学院党政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综合实验室、靳三针研究中心和华南针灸研究中心。

1.师资力量: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现有教职工共76人(在编60人,合同13人,博士后3人),其中正高职称17人,占22%;副高职称17人,占22%;中级职称13人,占17%;初级职称29人,占38%。共有研究生导师32人,占41%;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占15%;硕士生导师20人,占26%。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入选者1人;“百名南粤杰出人才培养工程“入选者1人;“973”首席科学家1人;“全国名老中医”1人;“百名杰出青年中医”1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1人;“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国家人事部“百千万工程”百类人才1人;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3人,师德先进个人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优秀指导老师1人,省、校级培养对象各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2人。

2.教育层次:博士、硕士研究生教育(现拥有博士点两个、硕士点三个)、本硕连读长学制教育、全日制本、专科教育、成人教育、业余培训等。全日制教学共开设三个本科专业和两个专科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学专业和康复治疗学专业;针灸推拿大专和医疗美容技术大专。学院于1979年开始招收第一届针灸学硕士研究生,1981年开始招收针灸学专业本科生,1987年开始招收针灸学博士研究生,2001年开始招收本硕连读中医专业七年制(针灸方向),2005年开始招收康复治疗学本科专业。其中针灸推拿学专业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康复治疗学专业2012年被评为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

3.教学特色: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坚持“宽口径、大基础、后分化、重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发挥特色、适应社会”的办学和教学特色。

4.课程建设:《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和《针灸学》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常用保健穴位与应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门慕课《经络腧穴学》。

5.教学成果:2013年以来省级教改项目4项,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1项,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1项,校级教育研究课题9项,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项,校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项目1项。发表各级各类教研论文40篇,大学生创新课题64项,编著各类规划教材18 部。另有多项校级奖励和个人奖励。2006和2015年针灸推拿学和康复学教学实验室分别被评为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和2016年连续两届全国针灸技能比赛冠军。

6.学科建设:针灸推拿学科于2000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 2007年作为中医学一级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纳入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2015年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本学科形成了经穴效应规律的研究、针灸治疗脑病、针灸防治亚健康、针灸治疗免疫性疾病、针灸治疗神志病和痛症六个学科方向。率先在国内外开展针灸抗变态反应疾病以及蜂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系列研究,改良天灸止喘贴等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靳三针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帕金森氏病等彰显了岭南针灸的特色和优势。

华南针灸研究中心是2014年新批准成立的针灸科研公共服务平台,同时也是针灸临床效应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华南针灸研究中心的前身是广东省中医针灸重点实验室(2012年),是国内首个可开展灵长类动物急性麻醉状态和慢性清醒状态的针灸电生理研究的技术平台。

二、定位与目标

1.办学定位

(1)学院办学定位、办学理念

①办学定位

目标定位:以研究教学型为发展方向,积极建立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

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

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基础,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以继续教育、成人教育为补充。

学科定位:以针灸推拿学和康复治疗学为主体学科,积极发展与中医药相关并对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学科,医、理等多学科门类协调发展。

人才培养定位:培养职业素质好、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专门人才以及与中医药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广东,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向医疗及养生保健、科技、教育、企事业及流通等领域输送中医药专门人才和与医药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②办学理念

坚持“育人为本,质量第一,办人民满意学院”的办学理念。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始终将人才培养质量摆在首要位置不动摇。

2.办学目标

(1)培养目标

①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培养目标及确定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和“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身心健康、本领过硬”的适应社会发展的现代高素质专业型人才为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以人才培养质量为根本,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为核心,弘扬中医药特色,注重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夯实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突出专业能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专业型人才。

(2)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一是明确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学院牢固树立教学是立院之本的意识,将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贯穿于学院各项工作。在学院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坚持将教学工作列为第一位的保障措施,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方面做出部署。

二是重视教学投入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优先解决教学事项。把教学工作列为经费投入的重点,对本科教学条件的改善、教学资源的配置、骨干教师的引进、教学奖惩制度的建立等事项优先解决,切实保障人才培养工作的中心地位。

三是深入教学一线

学院坚持院领导联系院系、听课调研制度,定期通过教学检查、听课、交流座谈会等形式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开展调研。解决了教研室在建设中存在的瓶颈问题,确保资源向教学倾斜,全力保障教学质量。

四是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政策与措施

制度保障教学:学院始终坚持内涵发展,以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着力点,形成了科学、规范、合理的教学管理体制机制,保障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如院院领导听课制度、教育教学督查制度、教学工作例会制度、以老带新,以资深教授在教学、临床和科研上带动和引导年轻教师制度等;建立了专业建设、课程管理、教材和考试管理等日常教学的管理与运行体系,形成了教学工作评价、教学研究课题管理、教学成果奖评选等一系列促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政策激励教学:一是在绩效工资分配中,实行本科教学业绩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向教学一线倾斜,教师的平均绩效工资明显高于其他人员。二是在师资培训中,优先保证教师国内外研修访学、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的经费。三是在经费支持上,学院鼓励教师积极申报各级教研教改课题并实施物质奖励。

科研反哺教学:引导各学科团队主动把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推动科研成果进入课堂和教材,实现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和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全面开放科研平台,支持教师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

五是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与效果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体现:学院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本科教学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坚持“质量办学、特色办学、开放办学”的理念,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在全院形成共识,形成了领导重视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优先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管理服务教学、后勤保障教学、舆论倾向教学、人人关心教学的良好氛围。

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效果:一是专业更具影响力。针灸推拿学专业2004年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康复治疗学专业2012年被评为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点。二是课程体系更加完善。2016年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加大了实践教学课程比例,整合了部分实验课程,开设了慕课、微课等一系列创新性课程。三是办学条件更加完备。近年来,新建了华南针灸研究中心、靳三针研究中心,教学资源得到大大改善。四是师资队伍结构更加优化。五是教育教学成果更加显著。从2013年到2017年期间,获省级以上教研教改课题4项,发表各级各类教研论文40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培育项目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励1项,大学生创新课题64项,编著各类规划教材18 部。

三、资源保障

1.教师资源(数量与结构、教育教学水平、教师教学投入)

(1)数量与结构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34人,生师比约为46:1。其中正高职称教师11人,副高级职称教师12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68%(见表2.1-1);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32人,占专任教师的比例100%(见表2.1-2);35岁以下青年教师占21%(见表2.1-3),教师队伍结构合理。

表2.1-1教师职称结构统计表

年度

教师总数

教授

副教授

讲师

助教及未定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5年

35

13

37%

11

31%

8

23%

3

9%

2016年

36

13

36%

11

31%

7

19%

4

11%

2017年

34

11

32%

14

41%

5

15%

4

12%

表2.1-2 教师学历结构统计表

年度

教师总数

博士

硕士

学士

其他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5年

35

23

66%

11

31%

1

%

0

0%

2016年

36

22

61%

13

36%

1

%

0

0%

2017年

34

22

65%

12

35%

0

0%

0

0%

表2.1-3教师年龄结构统计表

年度

教师总数

≤35岁

36~55岁

>55岁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5年

35

10

29%

23

66%

2

6%

2016年

36

9

25%

25

69%

2

6%

2017年

34

8

24%

23

68%

3

9%

表2.1-4 教师学缘结构统计表

年度

教师总数

同缘

异缘

人数

比例(%)

人数

比例(%)

2015年

35

31

89%

4

11%

2016年

36

31

86%

5

14%

2017年

34

28

82%

6

18%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2013-2017承担课时统计(教师教学投入)

年份(年)

2013年

2014

2015

2016

2017

课时(节)

7629

7904

8159

8065

7717

2.教学资源

(1)课程资

学院开设了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组成的必修课和限选课以及公共任意选修课等课程。我院本科教学课程数总数为29门,其中必修课程13门,限选课程8门,公共任意选修课程8门(含MOOC(慕课)课程1门)。现有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常用保健穴位与应用》1门、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针灸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共4门。校级精品课程《推拿学》、《推拿治疗学》共2门,校级慕课《经络腧穴学》1 门。

关于教材的建设与选用:学院成立了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严格实行学校的各种教材建设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设立学院教材建设专项基金,用于保障各教材编写、教师日常教学活动的教材使用、项目申报等,并重点支持规划教材、特色教材的编写与出版。积极推进优质教材进课堂,近3年,学院主编教材6部,副主编教材10部,优先选用近3年的国家及省、部级获奖教材和规划新教材。

(2)实验室资源

实验教学设施:整体搬迁到大学城校区后使用面积达到5000平方米;仪器设备配备较完善,实验设备总值1500多万元,总实验仪器达1500余台件。实验中心分为五大模块:①针灸基础教学实验模块;②针灸临床技能教学实验模块;③推拿手法功法教学实验模块;④中医美容教学实验模块;⑤康复教学实验模块。2005年成立康复治疗学实验中心,已建成运动疗法实验室、作业疗法实验室、理疗学实验室、康复工程实验室、音乐治疗实验室,占地面积600M2。另有新建成的华南针灸研究中心承担本科生第二课堂教学。

学院在保障实验教学的基础上,依托各级教学与科研平台,面向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专业技能训练和课外实践活动开放。同时,建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所有实验平台对全院学生预约开放。

(3) 校内外教学基地

教学基地实力雄厚,包括学校的四所直属医院,20多所各地区非直属附属医院。另外各西医院的康复科如南海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广东省荣康医院、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广东省妇幼保健院等,都是本学科重要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另一方面,与现代康复医学界联系密切,与包括香港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第二第三附属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等医学界同行建立了合作关系。

(4)科研促进教学

针灸推拿学科于2000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针灸推拿学科作为中医学一级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纳入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2015年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以靳三针和针刀疗法等代表的临床科研成果多年来已融入本科教学。从2013年至今本专业学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课题经费6062万。形成了经穴效应规律的研究、针灸治疗脑病、针灸防治亚健康、针灸治疗免疫性疾病、针灸治疗神志病和痛症六个学科方向。

(5)社会资源

开展合作办学中医学专业(针灸临床方向,七年制)。我校从2001 年开始在我院开设了中医学专业(针灸临床方向,国际交流型,七年制),学制为七年,授予医学学士和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学生前 2 学年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学习,后因学校整体搬迁大学城新校区,2005年开始学生前 2 学年改为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习。与两所外语大学联合办学重在发挥两校各自的优势,在最近一次对珠三角周边地级市中医院等单位的抽样调查中,对本专业毕业生的思想品德和身体素质的满意率超过98%,对毕业生的业务能力(包括基本理论与技能)评价有近85%达良好以上,近87%的接受调查对象认为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对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10余所境外大学建立了长期合作交流关系;承担学校境外学生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的课程。以华南针灸研究中心为基础,加强对外联系和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国际科研合作,争取国际合作项目,主办或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选派青年教师去国外合作基地进行学习,每年定期邀请客座教授、高级顾问等来学院开展各项讲座,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国际交流复合型人才。

四、培养过程

1.教学改革

(一)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突出专业和办学特色,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针灸推拿和康复治疗学人才。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建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优秀教学团队

(三)优化课程体系,加强教材建设,开展专业课题研究、教育教学研究相结合,整合优质教育教学资源

(四)突出专业特色,加大实践教学改革力度,全面提升学生针灸专业技能水平。

(五)树立“以生为本”教学管理理念,改革教学管理机制

2.课堂教学

(1)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

本学院各专业的教学大纲都由各系部组织教研室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编写初稿,再交由相关专业教师集体讨论并由教务处组织专家审核意见后制定。教学包括课程性质和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实践性教学环节要求、学时分配等。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都要求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来制订,教材选用、教学设计等教学活动也要符合教学大纲要求。如需变更,需经学院教学主管领导及教务处专家审核批准。

(2)教学内容对人才培养目标的体现,科研转化教学

学院以“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高素质”人才培养为目标,对教师组织定期的教学观摩、教学比赛、教学方法交流等活动,培养优良师资。注重将科研融入课堂教学,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科研融入教材,本科生所使用的十三五规划教材《经络腧穴学》(许能贵,胡玲主编)就收录了主编者973课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科研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学院对本科生开展了“青年导师”科研讲座活动,对本科生开放针灸实验室,使学生随时随地都能够参与科研。另外,学院还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优秀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增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

(3)教师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

本院教师根据不同课程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探究教学、PBL教学、合作教学、互动教学或体验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教育策略也从“重教”转为“重学”,“重理论”转为“理论与实践并重”。临床课程还安排有见习与实习,以便学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同时学院积极组织本科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我院本科生已连续两届获得了全国中医院校针灸技能大赛冠军。

(4)考试考核的方式方法及管理

学院课程根据考核方式的不同分为考试课程与考查课程。在学期课程结束时,安排终结性考试的课程是考试课程,以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考核和阶段性考核作为考核方式的课程是考查课程。不同的课程类型采用不同的考试考核方式,如经络腧穴学、推拿学等必修课程大多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操作结合的考试方式,而美容实用技术等操作性强的限选课程则可采用更加强调形成性考核和阶段性评价的考查方式。课程的考试考核方式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因此,学院在每年进行的教研室评比中,将课程的考核方式纳入教研室考核的重要内容以达到培养目标。

3.实践教学

1)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学院实践教学体系中:学科基础训练以基础技能为主,侧重培训学生掌握学科基础技能及专业基本实践技能。其中,专业技能训练以专业实验为主,结合课程设计及临床实践培养了学生的专门技能和专业能力。

实践教学体系以学科建设和实验教学体系革新为先导,实验室内涵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研实践能力为目标,坚持教学、科研、临床相结合,坚持实验教学研究与改革,以国家需求为导向,构建科学的针灸推拿学、康复学实验教学体系,搭建了华南地区处于先进水平的针灸推拿学科和中医康复学科实验教学平台。

实践教学改革坚持加强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的实验项目建设(详见附件1:16-17(上、下)学年实验课开课记录表、附件2:17-18(上)学年实验课开课记录表)。重视实验室装备建设,构建先进的实验教学平台(详见附件3:2017年综合实验室仪器清单、附件4:2017年实验场所分布表格);建立了良性实验室运行机制,形成网络化、开放化、科学化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开展基础技能实践、临床实践、创新实践三个部分建设完整的针灸推拿康复实验教学体系,并完成相应的实验教学规范和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具体体现如下:

基础技能实践部分

借助现有基础实验项目,在此基础上,近四年学院每年都为学生举办了“针灸操作技能大赛”,并承办了全校每年举办的“针灸操作技能大赛”。在2014年及2016年的“全国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中,连续两届在32所高校中以优异的成绩荣获团体奖第一名,多名师生荣获单项奖。

目前已经通过探索性地开展实验项目和实验课程的改革试点,《针灸推拿技能操作》、《临床技能模拟训练》两门课程进入公共任选课。学院以各教研室为单位开设实践课程,并提供足够的基础技能实践场地供学生进行实践学习。以康复基础与临床教研室为例,目前康复治疗学专业课程的实验开出率为100%(实际开出的实验项目数/教学大纲(计划)应开实验项目数)、设计性实验开出率为86%(有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数/含有实验的课程总数);实践场地现包括有运动治疗实验室、作业治疗实验室、音乐治疗研究实验室和康复工程实验室,总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拥有减重训练跑台、平衡检测训练仪、CPM机等大型设备。除课堂性实践教学外,康复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室在固定时间对高年级学生开放,组织指导学生自主练习。

临床实践部分

学院拟设立进入临床前实验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引入临床模拟实验,以具体病案为基础,综合培训学生望、闻、问、切,辨证分型、临床选穴、实际操作等技能,通过反复训练,为进入临床学习阶段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临床前技能考核方案,开展以客观结构化考试(简称OSCE)为主体的考核体系。进入临床实习与见习阶段,学院各教学基地为有完善的管理体制和临床教学经验的中医院。以广东省中医院针灸推拿学实验教学中心为例,其涵盖广东省中医院总院及四所分院的针灸科病房和门诊、传统疗法中心、理疗科、康复科和推拿科、针灸效应和机理研究重点研究室等,年门诊量约为46万人次。以上场地及设备可以提供学生临床实践机会,在学生管理方面,有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实习计划大纲,严格出科考试制度和实习成绩评定。

创新实践部分

重复、验证性实验内容为目前实验课的主导课程,学院以高年级学生为主体,通过调整实验课程设置,加强针灸与康复推拿的融合,打破课程界限,开设新实验课程、公共选修课、小组讨论、进入开放实验项目等形式,鼓励、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或自行设计新技术、创造新方法,对参加“本科生进入实验室计划”的学生予以大力支持,为他们各项仪器、设备,以及必要的实验技术指导。鼓励学生们积极参加“学生创新基金项目”、 “挑战杯”以及进入开放的实验室等科研活动。

2)实验室开放情况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教学实验平台建立在大学城和三元里两个校区,拥有35间教学实验室,逾3500M2。主要承担了我校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一院、二院、体院、护理学院,基础学院等8个二级院系14个专业,每年逾3000学生的针灸推拿、康复、中医美容实验教学工作,包括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硕连读、体育健康、护理、成人教育(针灸推拿大专、中医美容大专、针灸学专升本)、中医学(境外班)等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任务,尤其是在国际针灸推拿人才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本中心承担实验人时总数年均逾124200人时,每年开展实验课程达22门,涵盖实验项目229项,总实验时数达5458学时。完成日常教学任务之余,学院对外开放全部实验室。目前对外开放的实验室占教学实验平台实验室的比例为100%。

4.第二课堂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将第二课堂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并全力打造“智汇针定制·12580”工作模式,通过“五大立德主题教育月”、“八大树人素质教育项目”等一系列工程保障第二课堂建设顺利实施。

我院的第二课堂形式涵盖思想引领类、学术科研类、创新创业类、社会实践类、文艺体育类等多个领域,将第一课堂的专业特色和第二课堂的活动策划紧密结合,在实行和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学院“针”系列品牌活动,深受学院师生的广泛好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相长。近年来,我院共有3名学子参与到政府和学校官方组织的“助梦扬帆”资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优秀大学生海外研学等项目,先后到韩国、美国等多所高校进行交流访学。

五、学生发展

1.学生指导与服务:我院目前有针灸推拿学专业和康复治疗学学两个本科学专业,文理兼招。在考前宣讲中,由院领导和相关教研室的专家教授组成招生宣讲队伍,到各优质生源基地宣讲。近年来,我院的录取分数线(高出一本线10分以上)逐年提升。在校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很高,专业思想牢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贯穿在教学实践和学生管理的每个环节当中。在学生就业工作中,我院将就业工作列为学院的“一把手”工程。就业工作与学生管理、专业教学的工作一体化。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此外,我院发挥杰出校友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积极作用,让杰出校友回校做专题报告,让创办医院的校友回母校招聘,让校友向用人单位推荐毕业生等。现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均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2014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41%,2015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2.57%,2016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6.11%,2017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93.08%。

学院党委对学生党支部的建设高度重视,重视共青团和学生会的工作;加强对学院学生会开展相关工作的指导。建立重点关注学生数据库(每学期都更新),分三级管理(一级为一般关注,二级为中等关注,三级为高度关注)。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有完善的心理辅导体系。重视发挥专任教师的作用,教师在参与学生指导工作上是可以获得公共服务工作量。我院有特色的学术类专题讲座——百家针鸣,邀请专任教师讲授专业知识。此外,我院筹集资金设立了院级的学生创新课题(目前已经开展了八届)。

学院重视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和帮扶。现学院有针灸医学研究协会、推拿整脊协会、康复治疗协会、灵脉社四个专业社团和太极队及醒狮队两个文艺社团。实验室为学生社团开了绿色通道。这些专业社团为我院在校级和国家级的针灸推拿技能竞赛中斩获佳绩输送了宝贵的人才。

目前,我院的学生会获评广东省优秀学生会,学院分团委多次获得校五四红旗团委,学生多次获得广东省优秀团干、优秀团员、校园年度人物等荣誉称号,在“天堰杯”、“挑战杯”等学生课外学术作品比赛中屡创佳绩,2014年荣获全国针灸推拿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个人全能奖、个人单项奖27项,全国第一),2016年蝉联该项赛事的冠军(个人全能奖、个人单项奖25项,全国第一)。

2.学风与学习效果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建设任务,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我院以影响学风建设四个重要的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管理因素、家庭因素)为突破口,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学风建设。首先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学院建立了良好的家校沟通,在双方努力下让学生主动学习教风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提高教书育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教风与学风相互影响和制约。我院要求广大教师要以德育人,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制度建设和实施是学风建设的侧重点。每年10月是我院的遵纪守法主题教育月,11月是我院的学分班风主题教育月,在管理上严格要求,奖罚分明,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目前学院学风良好,学习氛围浓厚,近三年学院公开处理的学生考试违纪、违反学院、学校规章制度的人/次数为零。学生的学业成绩总体良好,专业能力较强,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为62%、58.7%,65.9%。近三年,学生本科毕业率、学位授予率均分别为98.75%、98.39%、97.17%。

3.优秀毕业生

许能贵,博士生导师,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针灸推拿学省级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全国第二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获得者,中国针灸学会副会长。

符文彬,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家重点针灸专科学科带头人,广东省针灸学会会长、中国针灸学会理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中西医将诶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广东区)首席考官,全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

曹礼忠,现任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院长,曾任广东省中医药局副局长,积极推动我省中医药工作,全面地贯彻落实建设中医药强省工作,使我省中医药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出了积极努力。

六、质量保障

1质量保障体系

1.1质量标准建设

教学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学院一直坚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逐渐形成包括质量(培养)目标、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质量管理及监控、质量反馈及改进的质量标准体系。

1.2质量保障模式及体系结构

学院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确立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教研室主任,主班教师三级教学质量责任人体系,并形成教学质量支持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激励系统三大教学质量保障系统。

(1)教学质量支持系统

(2)教学质量监控系统:通过学校教务系统、在各班设立教学信息员,做好信息收集。通过专家督导、教学观摩、学生评价对教学进行评价。及时书面反馈教学评价结果和意见,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提高教学水平;通过毕业生座谈,毕业生问卷追踪调查,走访实习医院、毕业生工作医院,落实信息反馈。

(3)教学质量激励系统:建立教学观摩优秀老师奖励制度,教师参加教学比赛奖励制度,设立学院教学专项基金,开展学院层面教学研究,鼓励教师发表教学论文。

1.3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制度建设

(1)组织建设

学院成立教学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管理全院教学工作,成立由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小组,负责学院教学督导和教学评价等工作。

(2)制度建设

在执行学校相关教学管理制度之下,制定了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三级听课制度、教学观摩制度等,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评优中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制。

1.4教学质量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了一支学院专职副院长主管,以教学办为主,学工办为辅助的专兼职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队伍。目前教学办教学管理人员5人,专职3人,兼职1人,研究生学历3人。

2质量监控

2.1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内容与方式

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管理工作,通过学院教学巡查制度、专项检查、课堂教学督导、教学观摩、学生评教、课堂随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全程监控教学过程,实现了对教学质量“全面、全程、全员监控”。

(1)教学巡查

①开学教学检查制度。开学前召开全院教学工作会议,布置落实各项教学准备工作;开学第一天学院集中进行以教学基本情况、师生到课率为重点的教学巡查;开学第一周随机巡视教学情况。

②期末教学检查制度。学期末进行的以考试、考风、考纪等为重点的期末考核检查。

③随机教学督导、检查制度。随机督导、教学检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督导检查内容包括教师教学纪律、执行教学日历等情况,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纪律等。

(2)专项检查

期末围绕教研室建设、教研室教学质量监控落实情况、教师听课制度执行情况等对教研室开展专项检查和评比。

(3)评教制度

①课堂教学督导。教学督导团通过目标督导、随机督导两种方式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

②教学观摩。每学期均安排教师相互教学观摩课程,反馈教学质量。

③学生网上评教及课堂评价。依托学校评教系统对教师教学效果与质量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质量反馈问卷对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价。

④领导听课制度。学院领导每学期深入课堂,完成一定数量的听课任务,全面了解教师授课情况和学生学习情况。

2.2自我评估及质量监控的实施效果

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实施,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能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教师教学投入明显增强,参与教学改革、教学研究积极性显著提高。

学生学习风气明显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实践水平、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成效明显。

3质量信息及利用

3.1校内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情况

依托学校教务处教学管理系统,建立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及时监控教学过程,保障教学质量。

通过学工办,建设招生(生源)情况、在校学生学业情况、毕业生就业去向等数据库,并通过问卷及时追踪应届毕业生就业信息反馈。

3.2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和反馈机制

学院每学期开学初和学期结束前均举行教职工大会,反馈教学信息。通过毕业生座谈会;实习医院实习管理相关人员、带教老师、实习生座谈会,学生教学信息员,教务处评教系统反馈,教学检查、督导,学生座谈会等途径收集教学效果、人才培养质量等信息,分析整理后反馈,并有针对性进行整改落实。

3.3质量信息公开及年度质量报告

学院每学期结束前均举行全院教师教学工作大会,将本学期教学基本情况、存在的问题、学生的反馈向全体教职员工汇报。

4 质量改进

4.1质量改进的途径与方法

(1)建立教学质量改进机制

建立两级教学质量检视、改进机制。通过加强教研室建设,落实教研室集体备课、教学例会等制度,从教学的基本单位保障教学质量;学院定期举行教学大会,通报教学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监督落实整改。

(2)健全教学工作激励与约束机制

教学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对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安心教学、潜心育人发挥了强有力的政策导向作用,有力地巩固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4.2质量改进的效果与评价

(1)质量改进效果明显

通过教研室调整、专项督导等,整个教学质量改进效果明显,原来存在问题的教研室进步非常明显,学院整体教学质量提升,成绩显著。

(2)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通过教学质量支持系统、教学质量监督系统、教学质量激励系统建设,整个教学质量体系日益完善,教师责任明确,工作积极性高,学生评价效果满意。

七、学院特色

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坚持“宽口径、大基础、后分化、重特色”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重视基础、强化实践、发挥特色、适应社会”的办学和教学特色。学院提出了“注重理论,联系临床,强化技能,中西和合、文理交融,继承发扬,与时俱进,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的工作思路,将综合素质教育、应用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强化基础、强化临床实践能力、强化科研能力的培养,培养职业素质好、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中医药专门人才以及与医药相关的复合型人才。

1.重视优秀教学团队建设

①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为主体、老中青结合的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师队伍。

②重视教研室建设:2011年推拿学教研室被评为了 “广州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工作优秀教研室建设单位”,2014年和2015年康复教研室和针灸基础教研室先后被评为学校“师德建设先进集体”。2016年针灸基础教研室先后被评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先进教学工作基层单位”。

③鼓励教师在以教学为核心的理念下,积极参加临床实践和科研工作教学、临床、科研三位一体,体现了本专业的学科水平和学术地位。

④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

⑤加强教学团队的运行管理

2.加强课程与教学资源建设

①优化课程设置:《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和《针灸学》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常用保健穴位与应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门慕课《经络腧穴学》。

②注重教材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多位老师担任国家“十三五规划”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及编委工作。编制配套辅导教材和讲义,加强微课的录制,形成以针灸为中心,联络、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针灸推拿资源共享网络系统。

③以学科建设带动专业建设:针灸推拿学科于2000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007年针灸推拿学科作为中医学一级学科涵盖的二级学科纳入国家重点学科和广东省重点学科建设。2015年纳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中医学学科建设。以靳三针和针刀疗法等代表的临床科研成果多年来已融入本科教学。从2013年至今本专业学科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4项,课题经费6062万。形成了经穴效应规律的研究、针灸治疗脑病、针灸防治亚健康、针灸治疗免疫性疾病、针灸治疗神志病和痛症六个学科方向。

3.注重实践教学

①加强临床实践教学,实现“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人才培养机制:将此人才培养理念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临床实践教学主要依托于我校附属医院进行,现形成“实验教学-临床教学-高层次实验教学-高层次临床教学”循环上升的教学体系。

②加强教学实验室的建设,满足实践教学改革的需要:目前针灸推拿学实验教学中心是“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也是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特色创新实验室。目前实验中心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共分为五大模块 ①针灸基础教学实验模块;②针灸临床技能教学实验模块;③推拿手法功法教学实验模块;④中医美容教学实验模块;⑤康复教学实验模块。

③组织全国、大学和学院的针灸推拿技能竞赛: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临床技能大赛是迄今中医药针灸行业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全国性赛事。在2014年及2016年连续两届全国中医药院校针灸推拿技能大赛中我们均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获全国团体第一名。共获得52项单项奖。

④鼓励本科生参与专业实践和科研活动:设立了学生创新基金,并鼓励学生向校级、省级甚至国家级项目申报。鼓励学生参加学术报告会、“挑战杯”等活动。学生在本中心开设的“御浮生养生馆”(中医美容保健工作室)提供美容按摩和保健推拿,养生馆项目获“广东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类三等奖”。中心培训的学生在“全国针灸技能大赛”、“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等项目中获奖109项。

⑤成立各相关专业技能的学生社团并大力支持,学生屡获佳绩。

4.培育康复学特色学科

①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专业,培养中西医结合康复人才:康复治疗学专业为四年制理学学士。本专业培养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高级康复治疗人才,在现代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融入中医特色。本专业体现中西医康复理念的结合,传统康复技术和现代康复技术的结合,完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体系的有机结合。与西医院校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相比,具有中医特色和优势,近年来学生就业率达到100%,专业对口率90%。

②汲取兄弟院校的教学经验:借鉴其它上海、福建等兄弟院校的教学方法与经验,学习国际先进办学模式,并结合自身情况创新,完善课程结构,优化课程体系,争取与国际接轨。

③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采用模拟示范教学、模拟临床实际处理等多种方式训练。二是调整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和内容。主办康复特色运动会、作业疗法学与第二课堂“OT进阶之路”系列活动相互配合。

5.培育岭南针灸特色学科

学院重视岭南针灸学术的研究与传承,现已形成了以靳三针疗法,赖氏通元针法为主要内容的针灸特色项目。现在,学院设立有靳三针研究中心、赖新生赖氏通元针法工作室。近年来学院多次举办国内外开展岭南特色的针灸技术项目如靳三针培训班,赖氏通元针法高级研修班,为提升岭南针灸技术水平,服务岭南地区的专业人才做出了努力并取得良好效果。

八、问题、对策及发展思路

1.康复学科师资队伍缺乏

康复教师队伍总量不足;生师比为17.83:1。近三年每学期人均教学时数达206节,学校规定实验课每个班不超过60人,但由于师资力量限制,不得不合班上课,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改进措施:加强康复系内培外引的师资培养力度,引进专业教师,招聘PT和PO专业国际认证师资,引进高级职称的康复治疗专业人才。并加大青年骨干教师海外交流访学力度,开展青年教师出国研修计划。派遣优秀教师分专业和研究方向在国内和国外进行进修学习、攻读学位,建立属于自己的师资队伍。

2.课程资源问题与改进

(1)康复学科缺乏多媒体数据库和网络教学平台

康复专业教学资料素材较为缺乏,暂时没有康复治疗学资源库平台,优秀的素材资源无法共享,存在着重复建设、各自为政的情况。多媒体资料收集、视频录制、素材制作水平良莠不齐,没有规范、统一的标准。高校康复治疗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仍处于落后状态。

改进措施:目前,我教研室正在进行完善符合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教育教学需要的多媒体资源库。在资源共享课和视频公开课的建设上继续加强,继续完善“康复治疗学专业多媒体数据库建设”及“康复医学微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争取申报网络相关课程,希望学院及学校能够大力支持。

(2)康复学科缺乏标准化试题库的建设

“康复评定学”虽已纳入我校试卷库管理,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试题库,只是有5-7套难度相当的试卷,在期末考试时随机抽取。这种形式的弊端是:考试结束后必须补充新的试卷套数;试卷组卷实际上还是由任课老师完成,有很大的主观性,并不能真正实现教考分离。改进措施:教研室正在进行“康复评定学”标准化试题库建设,在大题量的试题库基础上进行计算机组卷应用于考试中。

3.培养过程

(1)课堂教学方面

1.经脉部分的内容为《内经》原文,讲授时会略显枯燥,尤其是病候部份。原因:古文较艰涩难懂,生僻字较多,有些字词的实际意义与现代白话相距较大;经脉循行看不见、摸不着,理解时需借助教材上的示意图和自身的想象。

改进措施:对经脉循行的讲解尽量多利用彩图、动画、视频,对经脉病候的讲解需结合古今文献对其的合理阐释及相关的临床实际病例。

2.学生对体表标志附近的腧穴定位掌握得不甚理想。原因:学生对体表解剖标志的识别不熟悉,如重要的肌肉、肌腱、骨骼、关节等,对其附近的腧穴定位自然掌握得不够理想。

改进措施:对每一个腧穴定位涉及到的体表解剖标志先在幻灯片上标注出来,然后在真人模特身上找到相应的解剖标志及其附近的腧穴,并让学生相互寻找、分组练习,课中或课后由教师随机抽查,由此提高学生对腧穴定位操作的熟练度和准确度。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针灸轻推拿、只针灸不推拿现象明显,与临床实际需求不符合。

改进措施:加强推拿师资队伍建设,增加推拿的设施设备,增设推拿必选课程比如《小儿推拿学》、《实验推拿学》;加强临床基地建设最重要,切实推进直属针灸推拿医院建设步伐,为学生提供高水平的推拿治疗临床实习基地,让学生能够切实感受推拿治疗的临床价值,是解决“重针灸轻推拿、只针灸不推拿”的关键。

(2)实践教学方面

1.实践教学任务繁重。近年承担实验人时总数年均逾124200人时,每年开展实验课程达22门,涵盖实验项目229项,总实验时数达5458学时。实验场地、条件相对不足。在狭小的空间进行实验教学既不利于学生掌握实验技能,提高针灸操作水平,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发生针灸不良事故的几率,不利于学生的安全。此外,由于实验教学资源不足,大量的实验教学任务造成了可供对外开放的实验时间不多。即使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但可开放时间相对较短,目前仍不能完全满足我校各院系学生、学生团体、学术社团组织和校外中医教学机构使用。

改进措施:建议扩大教学实验场地,增加实验教学资源,避免发生不良事件影响正常实验教学。建议教务处层面协调上课时间,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段、场地,优化配置现有资源。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在上实验课时可调整为分段分班授课,合理安排实验课上课人数,灵活调配实验室使用,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同时加紧完善实验室对外开放管理制度和对外使用审批制度,保障实验室对外开放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加紧落实教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实施实验室对外开放绩效计算和奖惩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管理实验室对外开放后的维护、修葺管理制度。

2.实验室面积狭小。由于专业的扩招,及专业下一步分化的需求,存在现有实验室面积偏小的现状,无法很好的进行专业区域划分。实验器材方面,存在部分器材老化,有待更新的情况,改进措施:需扩大面积,进行更合理的规划。进一步充实实验室设备,淘汰老化设备,添置新设备。

3.自主创新性实验缺乏。近年来《经络腧穴学》课内开展自主创新性实验课较少,我们可以与实验针灸学教研室合作,将《经络腧穴学》中一部分实验课时设置为自主创新性实验,学生分组后自行查找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并自主完成,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验证某条经脉的走行或某些腧穴的主治作用,这样将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经络腧穴的兴趣。

改进措施:增加实验课的分班,并相应增加任课教师的人数。在本教研室教师人数无法扩充的情况下,请其他教研室的教师来任课。从所有具备相应任课资质的教师中严格筛选,并通过试讲,听课观摩和集体备课等保证教学质量。

(3)教材建设方面

一是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高。由于受教师职称评审体系的影响,教师编写教材的积极性不够,动力不足。二是教材建设总体水平不高,缺乏评价体系,教师参与规划教材编写的层次偏低。教师参与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国家卫计委的统编教材编写的人数偏少,承担教材主编和副主编的人员与同类院校相比有一定的差距。三是教材管理工作欠缺规范。各级教材管理机构设置不够健全,不经常研究有关教材建设的方针政策和规划,也较少组织策划和相关活动,教材编写基本属于教师个人行为,学校较少介入,导致缺乏有效的引导机制和源动力。

改进措施:一是建立教材编写激励机制。加大教材编写投入经费,加大教材编写在职称评审等工作中的考核比重,鼓励教师参与高层次教材编写,注重学科专业建设及高层次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增加教师在全国规划建材主编、编委的名额,提升学校行业内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加强教材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充分发挥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建立教材编写团队,定期举办教材编写研讨会,定期研究和规划教材建设等,加强学校、学院对教材编写的指导与规划,形成以学校为主导,以学院为主体,以教材编写团队为中坚的教材编写组织架构。三是注重教材编写质量,提高教材的行业影响力。充分挖掘岭南中医的特色与优势,编写具有地域特色和行业影响力的教材。充分利用学校优势学科专业的资源,整合各方力量,编写能引领行业的有重大影响的教材。同时,要加强实验实训教材的编写,组织教师进一步修订实验教学指导、临床技能操作规范,在实验教学指导方面要充实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内容,在实训指导方面要加强数字化教材的配套建设。

(4)社会资源利用方面

一是合作育人范围偏小,争取社会资源不够多,学生的受益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受专业限制,开展合作办学的项目不多,对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强。筹资力度还不强,教育基金会、校友会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三是各地校友会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未能定期开展校友活动,加强校友联系与交流,未能形成凝心聚力办大事的校友团队。

改进措施:一是完善合作育人机制,深化院企合作、院地合作项目,积极拓展战略合作伙伴。多渠道筹措办学资源,切实发挥协同创新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作用,采取共建实验室、院外实践基地等形式,吸引社会力量加强合作。二是进一步加强学院与校友的联系,充分发挥校友会的作用,建立校友联系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校友库,定期通过电子邮件、座谈会等形式广泛联络海内外校友,定期举办校友大会、校友回访活动等,以活动聚集吸引人,以回忆温暖人,以情感留住人,搭建好校友与校友、校友与母校之间沟通与交流的良好平台,努力营造学校关心校友、校友关心母校,校友与母校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提升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科技服务项目,通过服务社会,扩大学院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吸引政府、企业、个人参与学校的建设,从而更多地吸收社会资源助力学校的发展。

关闭窗口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Copyright © 2018 版权所有 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